MENU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February 6, 2021 • Read: 1902 • 阅读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关于本书

村上春树,29岁开始写作,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部作品叫《且听风吟》获得了日本群像新人奖,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销一千多万册。
1982年秋天,33岁的村上春树成为职业作家,一边开始写作,一边开始长跑,每天四点钟起床写作四个小时,跑十公里。
写作跟跑步是有相同之处的:**就是需要坚持和需要磨练,需要在没有人能理解你的状态,没有人跟你沟通的状态,一步一步就能走的原来越远。

跑步、写作与人生哲学

很多人评价说,如果你喜欢跑步,你会爱上这本书,如果你不喜欢跑步,你会被村上的这种精神所感染。

跑步是会让我们的身体产生疼痛感,所以村上春树每次比赛,都会在脑子中回忆哥哥(一名长跑运动员)教给他的句子:Pain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痛苦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
这句话折射出了非常典型的日本文化,它告诉你:“痛苦是本质,忍受痛苦是你的选择”,我们没有办法避免痛,但是如何忍受和是否忍受是你的选择。我们经常讲要去过主动的人生,但很多主动的人生都有一个本质的特点:“至少我有一点点可以操控的东西,哪怕只有一点点,哪怕这一点甚至小到根本看不到。”

我们看到的是跑步,实际上是一种跑步的哲学,因为他在书中探讨了跑步跟很多事情的关系。

难的并不是做一件事,而是持之以恒的做一件事。
人生逐渐变的忙碌,日常生活中无法抽出时间来。并不是说年轻的时候想要多少有多少,但至少没有现在如此繁多的琐事,不知何故,琐事这玩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多。

这段话很深,但这就是事实。我们年龄越大发现琐事越多,当精力全部投往琐事的时候,我们将活的越来越不像自己。
村上春树解决这个困扰的办法是 给自己的生活增加一些确定感 比如每天跑步十公里

小说家这个职业至少对我来说是无所谓胜负成败的,书的销量,得奖与否,评论的好坏,这些或能成为成功与否的标志,却不能说是本质的问题。
写出来的文字是否达到了自己设置的基准,这才至为重要,这才容不得狡辩。别人大概怎么都可以搪塞,自己的心灵却无法蒙混过关。
在这层意义上,写小说很想跑马拉松。对于创作者而言,其动机安安静静确确实实的存在自身内部,不应向外部去寻求行事和标准,这也就是写作和跑步之间相似的地方。
摘抄自《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村上心里,什么才是真正优秀的跑步者和写作者呢?

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一丁点,这才更为重要。

然而这并不简单, 不管是谁,都会在人生的某个时刻,迎来体能的高峰。会遇到一个肉眼看不到的分水岭,这无从回避。

村上曾问过眼科医生:“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不会得老花眼的人吗?”
他觉得颇为好笑似的回答:“这种人,我至今还一个也没见过呢”

在村上春树看来,年龄是我们无法打破和逾越的鸿沟。好在巅峰时期因人而异,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六十年人生最后的几年,写出了《群魔》和《卡拉马佐夫兄弟》

村上春树说: “无论岁月怎么对我,至少我曾努力过。我努力过,我就不后悔” 

无论我们多么坚强过,但是我们终究会老,终究会死。但并不是说我们这一生就没有意义,我们至少努力过。

跑步时,我们在思考什么?

村上春树:几乎从不思考正儿八经的事情,因为,我们无法了解未来。
年轻时的我要在内心中描绘出自己五十多岁的形象,就好比具体的想象死后的世界一样困难。我们就算对未来一无所知,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坚持。
就我而言,便是能坚持写小说,能在同一道风景中看到不同于他人的景致、感受到不同于他人的东西、选择不同于他人的语句,才能不断地写出自己的故事,这细细的区别,造就了人最不一样的可能。
摘抄自《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坚持并不是循规蹈矩的每天一模一样的去做每一件事情,相反当你真正坚持去做一件事,你会发现每天都有新的感悟。
当我们年龄越大就会发现,那些我们曾经嗤之以鼻瞧不起的那种简单的东西,比如说坚持、爱、美好、每天进步一点点,听起来小时候都觉得恶心的价值观竟然是如此的正确。

村上是如何成为小说家的

命运会给你敲门,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安静下来聆听命运的声音。有时候命运会给我们很多声音,但是我们脑子里有太多的杂音,我们听不到命运给我们的声音。所以我们要安静下来,所以为什么我们需要在很快的生活节奏中应该去寻找一些属于自己的安静时刻。 因为我们要抓住生命给我们的声音。

当身边所有的人都不看好他成为职业作家,所以他说了这么一句话:

如论做什么事,一旦去做,我非得全力以赴不可,否则不得安心
所以,不顾周遭的反对,将店铺的权利悉数出让,尽管有些不好意思,还是打出“小说家”的旗号生活下去。

姑且给我两年的自由,如果不成功,再在哪儿开家小店不就行了?我们还年轻,可以从头再来。
她回答:“好”
这个时候,还有些欠款尚未还清,不过总有办法吧。这是一九八一年的事,尽力而为吧。

这段话虽然轻描淡写,但透露了三个含义:

  • 先谋生,再谋爱。

    • 如果你没有生存的资本,换句话说,你没有钱,没有办法活下去。所有的爱只不过是空中楼阁。
  • 谋生结束,应该全心全意去谋爱

    • 当你发现已经可以糊口了,一定要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你的爱。
  • 想办法把爱变成生活

    • 当把工作变成爱,结合在一起。

    坚持的哲学

    村上春树一直在谈及坚持和背后的含义。所谓坚持,定义非常简单。比方说不要三天不背学习,不要两三天不看书,不要三天不跑步,不可中断练习两天以上,这是积累跑量时的基本规则。

坚持跑步的理由不过一丝半点,中断跑步的理由能装一大卡车,写作也一样。

接受采访时,常常有人问,“对于小说家来说,最为重要的资质是什么?”他说:“当然是才华。才华之外如果再列举小说家的重要资质,那就是集中力。”

集中力,这是将自己有限的才能汇集起来,倾注在最为需要之处的能力。

 集中之后,还需要耐力。

集中力和才能是不一样的,才能是天生的,集中力和耐力是可以通过后天获得的。

哪怕没有东西可写,我每天可会在书桌前坐上好几个小时,独自一人集中精力。
无论我奔跑的速度降了多少,我都不能走,这是原则。

很多时候我们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走了,当你走了一次你就想走第二次第三次,所以我们不怕慢,就怕停下来。 永远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 

致死都是十八岁

村上春树有一辆自行车,车身上写着“18 Til I Die”。这是借用了布莱恩·亚当斯的走红名曲《致死都是十八岁》的标题。尽管身体上不可能,但十八岁更多的是一种心态。

村上春树对十八岁心态的定义:永远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很多人说自己过了18岁之后,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痛苦。痛苦无法避免,磨难却可以选择。正因为可以经历这痛苦,我们才发现自己是活着的,至少是发现一部分,才能最终意识到:

生存的质量并非成绩、数字和名次之类固定的东西,而是包含于行为中的流动性的东西,就像跑步和写作。

对于我这样的跑者,最重要的是用双脚实实在在地跑过一个个重点,让自己无怨无悔:应当尽得力我都尽了,应当忍耐的我都忍耐了。从那些失败和喜悦之中不断汲取教训,并投入时间投入年月,一次次累计这样的比赛,最终达到一个自己完全接受的境界。

假如有我的墓志铭,我希望是这样写的:

村上春树
作家(兼跑者)
1949-20XX
他至少是跑到了最后

我们都会到最后,只是有些人跑到了最后,有些人躺到了最后。
我不能确定后者是否比前者差,我也不知道前者是否比后者好。
我能确定的是,我们应该是跑到最后的人,这是因为我们不希望生活有所遗憾。